健康知识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知识 >

健康知识

时间:2024-11-15 11:15:20 浏览次数:

冬季预防疾病健康提示

 

全校师生:

冬季气温逐渐降低,空气干燥寒冷,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道疾病及多种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。为了保障师生身体健康,我们精心整理了一份冬季预防疾病健康提示,供大家参考学习。

一、防寒 保暖

冬季气温较低寒冷的气候可能导致人体血管收缩,体温下降,增加血管粘稠度,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防寒保尤为重要。

(一)合理穿衣: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头部、颈部和脚部的保暖,可以佩戴帽子、围巾和手套,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血管。同时,选择保暖性好的袜子和鞋子,避免脚部受寒。

(二)室内温度适宜:保持室内温度在18-22℃之间,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,引起身体不适。使用暖气或空调时,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,避免空气过于干燥。

二、科学饮食 合理膳食

饮食应以温热为主,多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,增强身体免疫力。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,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

(一)优质蛋白饮食: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如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豆类等;多吃全谷物和坚果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食物,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,增加热量摄入。

(二)补充维生素:水果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,有助于增强免疫力

(三)戒烟限酒: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尽量戒烟,限制酒精摄入避免空腹饮酒以免酒精对胃黏膜造成刺激。

三、加强锻炼 增强体质

冬季,由于气温较低,身体新陈代谢减慢,因此要加强锻炼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冬季锻炼应注意以几点:

(一)‌热身运动‌:冬季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,如慢跑、徒手操、轻器械练习等,使身体发热、微微出汗后再进行正式运动。这样可以避免拉伤、扭伤等运动损伤。

(二)‌运动强度‌:运动量应由小到大,逐渐增加。如果感到身体不适,应及时减小运动量或停止运动。

(三)‌补水‌: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,建议饮用温水或热水,避免喝冷水及大量喝水。运动前后可以适度喝水,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。

(四)‌选择合适的运动场所‌:冬季锻炼应以室内为主,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运动,以免引起身体不适。室内锻炼选择瑜伽、太极、跳绳、游泳、球类等室内运动,增强心肺功能,提高身体素质。

(五)‌避免空腹和饭后立即运动‌:冬季锻炼不宜空腹进行,以免引发低血糖;也不宜饭后立即运动,以免影响消化。合理的饮食安排和运动时间间隔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。

四、加强个人防护

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,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增大,应做好个人防护,重点预防流行性感冒、肺炎支原体感染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各种呼吸道传染病。

(一)佩戴口罩:在公共场所或人群密集的地方,建议佩戴口罩,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。

(二)勤洗手: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,特别是在外出归来、饭前便后以及触摸公共物品后,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,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。

(三)保持个人卫生:不要随地吐痰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,防止飞沫传播。

(四)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。

五、保持良好心态

(一)深呼吸: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,缓解紧张情绪。在工作间隙,闭上眼睛,进行几次深呼吸。

(二)冥想:冥想是另一种放松身心的好方法。每天抽出10-30分钟时间,带上耳机,静坐或平躺下来感受自己的呼吸,放空大脑,提升专注力,减少焦虑、解压、助眠

(三)培养兴趣爱好:培养一些兴趣爱好,如画画、阅读、听音乐等,有助于丰富生活,缓解工作压力。

(四)保持积极心态:学会用积极、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,避免过度担忧和焦虑培养感恩心态,珍惜身边的人和事,有助于提升幸福感,减轻压力。

六、及时就医,科学治疗

注自己的身体状况,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,不要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时机。

各位老师、同学健康愉快!

 

健康咨询电话:奎文校区医务室 3089361

       滨海校区医务室 3082827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总务处

2024年11月15


上一篇: 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科普 下一篇: 冬季用电安全须知